比戲劇還精彩的《惡血》,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June Chou
5 min readFeb 28, 2019

在讀完惡血的那瞬間,我有點失了神,「真實事件往往比戲劇還精彩」那句話又浮上了我腦海,而這句話描述Theranos的興盛與衰敗又多麼的寫實。

一個矽谷的女賈伯斯Elizabeth Holmes靠著白手起家準備翻轉傳統醫療,在針扎取血的檢測正要登上神壇的時刻,華爾街日報記者的一連串爆料使Theranos走下神壇,面對司法與大眾的審判。這短短幾句摘要當然不足以描述惡血故事中的曲折離奇,但也透露出這個故事的荒誕程度。

為什麼如此荒誕的事情會發生? 中間又帶給我們什什麼樣的啟發? 每個人對於該事件有自己觀察的視角,而以下是我個人角度出發,列舉本書較為精彩,可深入探討的地方。

Theranos如何欺騙大眾?

這個疑問從我翻開書的第一頁,直到翻至最後一頁都還在我腦海中。從2003到2014年,Tharanos不斷讓投資人心肝情願掏出錢來,這些投資人不僅是有錢而且有名,包含前國務卿、前國防部長、前教育部長….,合作伙伴美國知名藥局Walgreens跟連鎖超市都被蒙在谷底。

首先,Elizabeth Holmes先向人們販賣夢想: 這是個可以改變世界的技術,對比傳統需要用可怕的注射器取血,現在只需要扎一滴血,就可以檢測出各式疾病,不用提早和摯愛說再見。一個簡單的概念,可以連結人們現實的經驗,再加上Elizabeth Holmes強大的演講與說服的個人魅力,一開始就深深烙印在人心。

然後巧妙利用人們喜歡訴諸權威當證據:XXX這麼有名又有聲望,他都投資了那準沒錯。知名雜誌都報導了,知名藥局都採用了,連軍方都有在用,怎麼可能有問題?殊不知這些消息來源可能是假的,不然就是連知名藥局也沒有詳細去證實。

最後一擊是告訴投資人如果錯過了機會永遠不再回來。在與Wallgreens的合作案中,Theranos反覆利用Wallgreens與競爭者CVS對立心理,不管怎樣都不想錯過商機讓對手搶先,也因此即使內部員工發現Theranos可能有詐,Wallgreens並未再審慎評估內有蹊蹺,因此吃了大虧。

這讓我想起「真確」書中所說:什麼事情是一定要你立刻行動,不然就永遠沒機會的,大多時候只是希望你不要冷靜思考。

稽核單位和內部人員的心理戰

Theranos是個大騙局,投資人被騙以外,稽查單位難道都沒有發現異樣嗎?Tharanos非常準確抓人心,巧妙瞞天過海是有原因的。

雖然前前後後都有人向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單位)投訴Tharanos可能不法,但每次到現場FDA並未當場抓到有什麼不法行為,而最厲害的是Elizabeth Holmes向市場擺出一付他們非常重視FDA,一切會全力配合FDA調查,甚至鼓勵大家接受FDA的檢驗,對於一個大力推崇FDA的生技公司,FDA沒什麼立場好為難。這招正所謂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先擺出光明磊落不怕別人來查之姿,站在查核單位的立場,自然也就會假定應該沒甚麼好查的。

查核單位沒發現,那內部人員怎麼沒人出來曝光?離職人員因為簽了保密協定,一旦向外界洩漏就會冒著被控告的風險,一方面離職員工心裡會想也許自己離開後公司真的找到新的解決方法,懷著有一事不如沒一事的心態,事情就這樣掩蓋過去了。

Tyler Shultz是個例外,身為董事會成員George Shultz的孫子,冒著身敗名裂、家庭破裂的風險舉發Tharanos,成為書中主要的吹哨人,而他跟爺爺還有律師的對峙也格外精彩。雖然在書中他頗有「英雄」的風範,但我不禁想著如果他不是George Shultz的孫子,他仍敢仗義直言嗎?如果異地而處,說出真相的代價是父母必須賣房取得1400美元訴訟費玉,我會說出真相嗎?

作者John Carryrou扮演的角色

最後,作者也加入了這曲折離奇的劇情,為這本精彩的書再添高潮,也是我覺得這部作品較為可惜的地方,除了針對爆料前作者自己的心境以外,並未對於其他人的動機、想法做更深入的報導。

例如Elizabeth Holmes都不曾賣出持股,那她這樣大費周章詐騙是為了什麼?還有董事會成員,例如George Shultz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為何他如此深信Elizabeth勝過自己的孫子? 對這些細節John Carryrou並未深入探討,也許是為了將焦點集中在報導主題,避免主觀情緒放入客觀報導,影響讀者的判斷與想像空間。

我的反思

引述ABC News針對Tharanos報導的一段話:「當一切攸關醫療,人們想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100%正確!」我們無法忍受自己與至親因為離譜醫療疏失,產生不必要的擔憂或是錯失黃金治療時機,這可是人命關天,醫療並非其他產業,不能接受還在試錯階段的產品就上線使用。

Elizabeth Holmes肯定是知道這些的,但也許是追求成功的急切心態沖昏頭,更或許下了不成功變成仁的決心,當紅線已經跨越,就算不擇手段都要達成目標,這時的Elizabeth Holmes只能不斷說謊圓謊,把泡泡越吹越大,直至一切再也無法收拾的境地。

身為病患、身為大眾,我們有權利要求真相,唾棄意圖隱瞞真相而傷害他人的人。換個角度,如果有一天我們身為當事人呢?在美好的言語包裝,看似可信的權威,精心設計的假消息之前,看似可笑,但我們可能是書中任何一個深信不疑的受騙者之一。

《惡血》不會是第一個詐騙故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讀真實案例最大的樂趣就是不斷去探究書中主角所面臨的情境,思考角色為什麼會如此反應,如果自己面臨同樣情境,會有什麼想法,這些就是最大的收穫。

--

--

June Chou

從事金融業信用風險分析,業餘愛好是讀書旅行,因為在書中看更多世界,在世界走跳能反思更多書中道理。 想知道更多關於我個人專業,可以參考我的個人部落格「書寫觀點.tw」: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